• English
  • 关于我们
    本系简介
    行政办公
    纪念册
    90周年华诞
    年报
    地图路线
  • 教职员工
    教研人员
    客座教授
    行政人员
    研究人员
    退休教师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进展
    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大气水循环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北大AOS-哈佛EPS 气候与环境合作项目
    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 人才招聘
  • 科学传播
    学术报告
    蔚蓝空间
    科普素材
    大气海洋数据平台
  • 基金奖项
    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王绍武优秀博士毕业生奖
    花蕊优秀本科毕业生奖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育基金
    捐赠方式
  • 办公服务
    常用下载
    院会议室预订
    访客预约
    公共网盘
  • 关于我们
    本系简介
    行政办公
    纪念册
    90周年华诞
    年报
    地图路线
  • 教职员工
    教研人员
    客座教授
    行政人员
    研究人员
    退休教师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进展
    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大气水循环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北大AOS-哈佛EPS 气候与环境合作项目
    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 人才招聘
  • 科学传播
    学术报告
    蔚蓝空间
    科普素材
    大气海洋数据平台
  • 基金奖项
    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王绍武优秀博士毕业生奖
    花蕊优秀本科毕业生奖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育基金
    捐赠方式
  • 办公服务
    常用下载
    院会议室预订
    访客预约
    公共网盘
English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 科研进展
  • 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组织结构
    研究方向和内容
    大事记
  • 大气水循环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成立背景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
    主要成员
    学术活动
  • 北大AOS-哈佛EPS 气候与环境合作项目
  • 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 科研进展
  • 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组织结构
    研究方向和内容
    大事记
  • 大气水循环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成立背景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
    主要成员
    学术活动
  • 北大AOS-哈佛EPS 气候与环境合作项目
  • 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古地理变化对平流层极涡的深时影响

发布时间:2024-09-20
 


平流层极涡可以通过平流层-对流层耦合过程对地表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地质历史时期,平流层极涡的变化及其影响尚不清楚。北京大学胡永云教授及其合作者基于全耦合地球系统模型,首次系统性研究了过去2.5亿年间平流层极涡的变化,揭示了古地理演化在调控平流层极涡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在过去2.5亿年中,平流层极涡的强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地平流层温度的变率高达20摄氏度,高于全球平均的地表气温在地质历史上的变化(图1)。而与全球地表气温的变化主要受CO₂浓度的调制所不同,古地理的演化是驱动南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变化的关键因素。与CO₂浓度和太阳辐射的变化相比,古地理因素对平流层温度变化的强迫幅度是其他因素的三倍之大。随着盘古超级大陆的解体和中纬度陆地-海洋分布的不对称性增加,行星Rossby波的向上传播显著减弱,平流层极涡在多个时期显著增强。例如,约1.9亿至8000万年前的中侏罗纪到晚白垩纪期间,北极极涡强度达到最大,且极涡面积是现在的两倍左右。

1.jpg

图1 2.5亿年来(a),(b)全球平均地表和平流层温度、(c),(d)南北半球极区平流层温度、和(e),(f)南北半球200hPa涡动热量通量异常的演变。


研究还表明,地质构造时间尺度上的极涡强度变化还与平流层布雷尔-多布森环流(Brewer-Dobson Circulation, BDC)的变化密切相关(图2),而后者是平流层-对流层耦合的重要桥梁。当极涡增强时,平流层中的波动减弱,BDC显著减弱,导致极地对流层顶升高,从而可能相应的影响极区臭氧、云量等物理量的变化。

2.jpg

图2 (a)-(f)不同时期相对于工业革命前(PI)的剩余流函数异常以及(g)-(h)2.5亿年以来对流层顶高度的演变

 

该研究深化了对极涡动力学的理解,为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提供了参考。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气候变暖和冰盖消融,以及未来大陆板块移动,类似的地理分布变化可能通过行星波改变极涡强度,影响极端天气的频率。


该研究成果以“Impact of Paleogeography on the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in the Geological Past”为题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杨鹏坤为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夏炎副教授和北京大学胡永云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还包括南京大学鲍名教授、任雪娟教授、周晨教授、以及国防科技大学朱益民教授。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488201, 42105016, 和42175021的资助。


论文信息:

Yang, P., Xia, Y., Hu, Y., Bao, M., Ren, X., Zhou, C., & Zhu, Y. (2024). Impact of paleogeography on the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in the geological past.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51, e2024GL111251. https://doi.org/10.1029/2024GL111251


  

地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楼五层,北京,中国 , 100871 电话:010-62765802 传真:010-62751094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 ---- 北京大学 ----

Copyright © 2017.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School of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