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余载风云路 赤子匠心守天穹 | 我系毛节泰教授荣膺2024年度风云成就奖
发布时间:2025-04-22
2025年4月21日,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风云成就奖颁奖仪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主办,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给予支持。来自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的老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气象科技管理、科研、业务、服务等领域的专家、青年科技骨干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气象科技领域的荣耀时刻。

根据《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章程》,经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终审公示,授予我系毛节泰教授2024年度风云成就奖。
会上,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刘雨龙为毛节泰教授颁发了风云成就奖。

许小峰会长、刘雨龙书记为风云成就奖获奖者颁奖
毛节泰教授是我国著名大气物理学家,作为国内气溶胶和痕量气体遥感仪器研发与观测的先驱之一,他率先研发天空亮度分布观测系统、多波段太阳光度计、积分光度计和高分辨率太阳光谱观测系统。1980年代,在我国最早开展气溶胶吸收系数与黑碳观测仪器研制和测量,携带自主研发设备赴南极开展臭氧与NO2观测。1990年代,在我国率先开展GPS水汽反演研究,研发水汽反演方法,指导我国首次GPS测量水汽试验,支撑中国GPS水汽监测业务网建立。针对卫星遥感气溶胶算法仅适用暗背景问题,巧妙提出利用静止卫星单可见光通道湖面资料反演全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近年围绕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人工影响天气等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指导和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工作。这些工作对我国大气遥感仪器研发和应用,推动大气物理学理论研究与气象监测业务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奠基的作用。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在贺词中提到,毛节泰教授经历了共和国发展历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面对诸多困难与压力,始终孜孜不倦、默默耕耘、坚韧不拔,为筑牢今天气象科技全面进步的基础贡献了重要力量。协会将继续发挥好全国性行业协会在气象行业科技创新中的推动作用,办好科学技术奖,为气象科技人才成长营造更有利的生态环境。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发表致辞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刘雨龙到会祝贺。刘雨龙书记表示,从气溶胶观测技术的奠基到卫星遥感算法的创新,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突破到气象人才的悉心培养,节泰先生作为我国大气物理学领域的泰斗,以开拓者的勇气和科学家的智慧,推动我国大气科学跻身国际前沿,每一项成就都彰显了科学家矢志报国的赤子之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刘雨龙发表贺词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周述学到会祝贺。他表示,毛节泰教授作为我国气溶胶遥感与云物理研究的先驱,一直以来深耕大气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气象监测与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树立了里程碑。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党委常委兼副主任周述学发表贺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我系孟智勇教授在贺词中提到,毛节泰教授不仅是大气遥感仪器研发的奠基人、也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领航者,更是桃李满园的育人楷模。六十余载科研生涯始终扎根一线,即便退休,他仍心系青年成长,资助多项基金助力后辈攀登科学高峰,推动我国大气科学迈入国际前沿。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我系孟智勇教授发表贺词
中国气象局原局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做了即席发言,对毛节泰教授做出的成就与贡献给与了充分肯定,并对毛节泰教授获奖表示了衷心祝贺。中国工程院李泽椿院士、丁一汇院士,世界气象组织原助理秘书长张文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王劲松、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院长于玉斌等多位领导、专家纷纷发来贺词,向毛节泰教授荣获风云成就奖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气象局原局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做即席发言

中国科学院吕达仁院士做即席发言
据悉,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在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和中国气象局科技司、人事司的指导下,2020年正式设立“科学技术奖”,目前已历经五届,共有10人获风云成就奖,39人获风云青年科技奖;同时颁发了42项气象技术发明奖,111项气象科技创新奖。其中,风云成就奖作为个人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在我国气象服务科技领域做出卓越贡献、对气象服务行业科技事业和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并得到业界广泛认同的人物。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与颁奖,不仅是对气象科技工作者个人成就的肯定,更为推动气象服务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了源源动力。毛节泰教授此次荣获风云成就奖,无疑将激励更多人才投身气象科技创新,为我国气象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图文转自“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官微)